• 手机:
  • 18087918788
  • 邮箱:
  • 69280836@qq.com
  • 地址:
  •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建设路4号宿舍4幢5室
  • 新闻中心
  •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在普洱国家公园拥抱自然 来一场丛林与萌物的奇遇

      漫步在茫茫的原始森林,与恐龙同时代的桫椤零距离接触、听长臂猿在林间高声歌唱、看黑熊在野外草地上打滚嬉戏、赏在草地奔跑的犀牛、喂“萌主”小熊猫……这些国内仅有的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体验项目尽在普洱国家公园。公园地处北回归线最大的绿洲上,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被誉为“中国亚马逊”,也造就了中国层次最丰富、景观最独特的视觉盛宴。普洱国家公园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东南部,整个森林公园东西长约23公里,南北宽约9公里,占地面积216平方公里。公园处于热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兼有亚热带和热带景观,公园范围内保存着中国面积最大、连片的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也有大片热带沟谷雨林景观,共同构成了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绿洲。区内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公园内记录到的大小动物812种,植物2104种,被称为中国最后的动植物天堂。处于公园中北部的犀牛坪景区是一个融“山、林、水、人”四大主题为一体,集中展示云南丰富的动物资源与北热带、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景观的综合性山岳型景区。游客在以生态为主体、以森林为依托的自然环境中,与各种野生动植物进行亲密接触,充分满足现代人向往自然野趣,力求亲身 [查看详情]

      来自:本站发布时间:2018-01-13
    • 绿色经济的普洱探索——全国首个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调研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越发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日常工作环节之中?带着这些问题,日前,经济日报调研组来到全国首个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云南普洱市,了解试验区的实践与探索,探寻绿色经济在这片西南边陲土地上生根发芽、快速崛起的秘密。从自然禀赋中得优势有“绿海明珠”之称的普洱市,坐拥生物、林业、矿产等自然资源,这也是其成为全国首个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重要基础作为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州市、北回归线上资源富集的绿洲,“绿海明珠”普洱保持着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普洱人说,普洱有“三宝”——茶叶、咖啡、黑节草(铁皮石斛)。这三样作物能成为普洱人心目中的“三宝”,得益于当地独特的地理条件。普洱境内山地起伏,全区山地面积占98.3%,海拔从300米至3000米不等,地形与海拔因素让普洱在茶叶种植方面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地处亚热带的普洱年均无霜期超过315天,由于不会受到台风影响,这让其成为世界上最适合种植咖啡作物的地区之一。经专业评测,普洱咖啡 [查看详情]

      来自:本站发布时间:2018-01-15
    • “茶旅融合”共享城市生态之美

      在青山映绿水的梅子湖击水畅游,在万亩茶园间骑行回望茶马古道,在普洱国家公园跑一场穿越原始丛林的山地马拉松。11月25日,国内首创的“运动—旅行—交友”高端新型旅游赛事“大三铁”项目在思茅激情开赛,吸引了多名世界冠军,以及国内外多位商学院知名教授、企业家赴赛,乐享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茶城生态之旅。赛事+旅游、养生+旅游、茶文化+旅游……近年来,旅游行业最时尚的体验项目纷纷落户思茅区,不仅缘于这里独特的茶文化和生态风光,还有其彰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拥抱“茶旅融合”产业,思茅区将生态旅游项目和茶园风光、茶文化底蕴相结合,特色茶庄园为点,旅游线路为线,串起百公里十万亩茶园,推进普洱茶产业链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在全域旅游打造中突出茶文化内涵。“茶旅融合”塑造出了生机勃勃的产业新景观。做好“加法”让大茶区变大景区从飞机上俯瞰,小而美的思茅区像是从茶园里长出的城市。一台台修剪齐整的生态茶树,环抱在城市周围,仿佛一道道被风吹动的绿色波纹。林海中的万亩茶园风光是思茅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茶产业是思茅区衣食万户的大产业。近年来,该区大力推广生态茶园改造,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绿色化生产。如今的茶园, [查看详情]

      来自:本站发布时间:2018-01-15
    • 剑指“靠农吃农”——云南普洱严查市农业农村局系列腐败案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提出,把解决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监督检查,深入推进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集中整治。云南省普洱市紧盯涉农领域突出问题,坚决斩断伸向群众“奶酪”的“黑手”,截至目前,先后查处了原市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岩甾和市农业农村局原党委委员、副局长吴长斌等人,揪出一批“靠农吃农”硕鼠。该市以问题为导向,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推动个案查处向清除全市涉农领域顽瘴痼疾转化,守好护住群众“米袋子”“菜篮子”。以案促改后,普洱市农业农村局立足实际,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图为镇沅县勐大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景图。杨兆强摄将涉农项目当作“自留地”,花样骗补贴在普洱市农业农村局系列腐败案中,原党委书记、局长岩甾和原党委委员、副局长吴长斌等部分领导干部,把涉农项目当作“自留地”,利用手中的权力插手项目,通过多种手段骗取国家涉农补贴,侵吞单位资产,侵害群众利益。分配资金时“插手”,监管实施时“甩手”。以岩甾为首的部分领导干部,一方面通过干预插手项目资金分配,如帮助部分私营企业主获取 [查看详情]

      来自:本站发布时间:2022-12-28
    • 普洱宁洱:“黄果果”变身致富果 甜了舌尖富了农

      走过竹子搭建而成的小桥,爬上小山坡,就来到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黎明乡团山村的一处果园。果园里各种各样的“黄果果”硕果压枝,有脐橙、芦柑、砂糖橘、沃柑、椪柑和一种橙色的柠檬。在阳光的照耀下,果子个个饱满无比,沾满清晨的露水,只是看一眼就感觉解了几分口渴。“来来来,尝尝我们种的脐橙,我们这里种的脐橙皮薄肉厚,汁水饱满呢!”果园的主人段建平从果树上摘下一个脐橙用小刀划开,果皮掀开时果汁也随即涌出,橙香味瞬间扑面而来。段建平介绍,他曾在果树良种厂工作,其间掌握了很多果树种植、嫁接等技术,于是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回乡带动家乡群众共同致富,便开始了初步的苗种培育和种植。截至目前,段建平已在自留山开发种植有脐橙1亩、芦柑17亩、砂糖橘2亩、沃柑10亩、椪柑1亩、柠檬1亩,到今年已经是种植的第4年。柑橘类水果投产快,当年就能挂果,管理到位的话第二年每棵树就能平均挂果2公斤,未来发展潜力很足,带动发展空间大。宁洱县黎明乡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壤肥沃,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气候条件成就了果大形正、汁水丰盈的“黄果果”。它们在阳光和雨水的洗礼下,把自身果肉的甜味最大化,满足了“吃货们” [查看详情]

      来自:本站发布时间:2022-12-28
    • 为什么很多人坚决不喝普洱茶呢?是茶不好?不是,有这3大原因

      10年前,一路势如破竹的安溪铁观音从高位上被拉了下来,由普洱茶取而代之,边销茶一跃成为新宠。现如今,虽然还有众多拥趸,但早已不如当初那么火爆,这是为什么呢?几年前一位网络科普作家方舟子曾发表言论,声称他自幼开始饮茶,且喝过各类茶,但唯独有一种茶他坚决不喝,那就是普洱茶。这位作者甚至将自己的文章发表在知识学术杂志《科学世界》上,认为普洱茶在制作和保存阶段可能产生黄曲霉。结果此事还曾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为此相关机构还曾专门针对市面上售卖的普洱生茶、熟茶,以及对正在发酵和储存阶段的普洱茶进行检测,但是并未检测到黄曲霉。也就是说正品普洱茶是可以放心饮用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后来很多人逐渐地不喝普洱茶了呢?难道是茶不好?其实主要有这3大原因:1、大概在2005年前后,普洱茶开始被资本炒作,可谓风头无两,到了2019年时再一次被炒作,甚至一筒百年“蓝聘号”普洱茶拍卖价格高达1560.5万港币,让大众望而却步。价格太高,普通人根本喝不起,自然也就不会去买。2、被炒作过的普洱茶后期出现了各种仿制品,和当初的铁观音如出一辙,原本制作普洱茶的茶青主要是采用的古茶树的鲜叶为原料,但是一些茶商为了牟取利益,会 [查看详情]

      来自:本站发布时间:2022-11-10
    • 共328条数据,分55页显示 当前第4 < 上一页 2 3 4 5 6 7 ... 55 下一页 >
    邮箱:69280836@qq.com
    手机:18087918788
    公司名称:澜沧濮舍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建设路4号宿舍4幢5室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