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
  • 18087918788
  • 邮箱:
  • 69280836@qq.com
  • 地址:
  •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建设路4号宿舍4幢5室
  • 新闻中心
  •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为什么说普洱茶行业“水很深”?

    来源:本站原创     2010年11月19日15:38
    字号:T|T

    说一个行业“水很深”,潜台词就是坑太多,小白们踩雷的几率非常高。同时也意味着,这个行业潜规则的作用已超越显规则。

    如果单纯从局外人的角度看待普洱茶行业,大家看到或听到的往往是诸如“老茶很值钱”、“名山茶很贵”、“炒茶来钱很快”、“某某大师很权威”等等各种极端说辞,讲者眉飞色舞、如数家珍,听者云里雾里、莫测高深,横亘于供求双方之间的“信息鸿沟”,普通人短时间内是难以逾越的,这正是“水深”的表现。

    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供与求两侧均呈现高度“碎片化”状态,茶品的价格与价值坐标体系模糊不清:一个茶商一套话术,一个品牌一段故事,一个山头一群拥趸,一个茶仓一堆“股东”……以噱头繁多的茶品为核心,构成了一个个普洱茶“价值孤岛”与“信息孤岛”。孤岛与孤岛之间极难沟通,更难流通,这决定了普洱茶行业自始至终是一个极其封闭的碎片市场。没有人可以一家独大,也没有一个品牌可以左右整个市场。看上去,大家在各自的一亩三分地玩得风生水起,其实整个行业都不成气候,到处充斥着小农经济的气息。

    普洱茶行业“水深”的另一个外在表现是,生产成本不透明,终端价格弹性极大,一切从噱头出发,只要故事讲得好,“好听就好茶”。所有这些,都令小白们无所适从,每个人眼见耳闻的只不过是行业的一个侧面,窥一斑而难知全豹。正如炒茶的鲜有懂得品饮,整天将“体感”、“茶气”挂在嘴边的,也多是连普洱茶制作工艺都没搞明白的“二把刀”。

    与这个行业运作模式最接近的,莫过于翡翠玉器市场。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标价100万的玉镯直接砍价到1折,卖家仍然有利可图,足见“水”有多深,坑有多大;同样地,成本几十元的一饼茶,可以人为炒作到数十万一饼,这忽悠工夫显然要比翡翠商高出太多段位了。

    吴伯凡最近在一次茶行业论坛上谈及,那些靠压榨小白牟取暴利的行业,永远都是做不大的。

    当然,“压榨”的前提在于信息不对称,在于潜规则大行其道。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普洱茶炒作圈子就是不折不扣的“老鼠会”,古董茶拍卖就是明目张胆的洗钱游戏,斗茶、评奖很难避免“暗箱操作”,年份茶流通如同见不得光的黑市交易,线下零售更像是“来一个宰一个”的孙二娘黑店……细数一番,上述究竟有哪一条是靠显规则来运行?这个行业的“水”能不深吗?

    接触过一些在普洱茶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成功”人士,这些人的共性是对营利的方式或手段讳莫如深,尤其对同行倍加提防,只因这个行业有着太多不可告人的秘密。水深好养鱼,于是也就有了形形色色的“大师”、“大咖”、伪作家,却唯独稀缺“茶人”。茶会论坛,争名逐利,作势摆谱,个个都是极其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共同的诉求便是联手蹚浑水,组团骗小白,比起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却更恶十分。

    对于局外人或小白们来说,普洱茶的“水深”并不可怕,唯一可怕的是轻信“权威”,盲目崇拜那些台上讲话的。定力不足,见识浅陋,最容易被带进沟里。

    借用金庸老先生《倚天屠龙记》这句话,送给迷失于茶市的小白们:“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邮箱:69280836@qq.com
    手机:18087918788
    公司名称:澜沧濮舍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建设路4号宿舍4幢5室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