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了很多篇文章,对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属性和概念都有着不同的意见,有部分研究者认为越陈越香是经不起考证的,也有学者认为越陈越香是有证据说明的。普洱茶圈鱼龙混杂,大师辈出,观点各异,才造成了普洱茶文化的普及困难和普通人对普洱茶的认知上有很多障碍。
最早接触越陈越香是在刚入行时,经营古树纯料茶的人认为,普洱茶不需要陈放,采摘下树后,制成散毛茶即可饮用,无需陈放。这也是合理的,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喝毛料,云南人基本上都爱喝散料,之前的散料也有人称之为“滇青”。毛料的口感也很不错,清香之韵,也有其自身的优秀之处。
之前在一段时间内,很多人的认识是普洱茶是要陈放之后才能喝的,时间越久越好喝,提出这种观点的人大概是从事台地茶拼配的比较多吧,台地茶的确不好喝,尤其是散料。暂时还不说农残和制茶工艺,台地茶绝对难喝的。大多数台地茶在普洱茶尚未火起来之前,基本上都是制成绿茶和红茶。普洱茶火起来之后,台地茶也走上了台面,有些用台地茶制成普洱茶的茶商,基于台地茶口感不好喝的情况下,就慢慢的开始市场引导,普洱茶要陈放,越陈越香,只有这样产品才能走出去,也才能生存和盈利。
市场上的种种观点,让人不能苟同。从2015年开始便开始研究中期茶,还有存下古树纯料茶进行对比和分析。有的中期茶,上十年以上的,的确好喝,也体现了越陈越香的概念,但是绝大部分都不好喝,甚至难以入口,这应该是与当年制茶所用的毛料和仓储有关系,也去买过台地料的老茶来品尝,发现根本不能入口,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台地料制成的茶,哪怕经过时间的验证,也并不能体现越陈越香。
古树纯料陈放的茶,有的是越来越好喝,有的稍微显得寡淡无味,不知道是存储转化时间的不足,还是茶叶本身的问题。这个待验证,因为现在有的山头,属于新发现的山头,茶叶历史也不上,也没有超过十年以上的中期茶,也无法考究,再说古树纯料新茶就能喝,愿意留下来存储的玩家或许也不多,毕竟这是在一种观点之下的概念。
总结来说,要品味越陈越香,还得自己存茶,自己体会,作为玩家来说,自己存的茶,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体验岁月带来的美好,何尝也不是一种乐趣呢。